对婚礼中婚礼进行曲的感悟及所想
在现实生活中或网络上,我经常会和一些业内朋友讨论婚礼上婚礼进行曲的选择。似乎很多人认为选择没有人使用过的背景音乐作为婚礼进行曲是一种创新。但是我在这个环节上一直比较保守和传统,因为约定俗成的婚礼进行曲已经有很多人熟知而且喜欢。为什么非要在这个环节上去追求“与众不同”呢?
图片来源:湖州德清觅悦婚礼
也许有些同行认为这样更容易突出时尚和浪漫的主题,但我个人认为,在再浪漫和时尚的婚礼中,也不能少了展示婚礼仪式中“神圣和庄严”的部分。否则就无法体现出“婚礼是人生仪式之本”的核心精髓、内涵和文化。中国婚礼主持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必定会朝着“拼文化”的道路靠拢。(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并不反对在新娘新郎走红地毯或走各种金闪闪的道路时,适当选择一些更好听、更时尚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事实上,全国婚庆主持人中,实际上有95%的人都是这样做的。只有个别主持人在这个环节上一成不变,反而会给同行留下“老土”的印象。我在公开场合现在说一下我对这一环节的理解和实践:“我作为一个婚礼主持人已经主持了20多年的婚礼了,在新娘新郎走红地毯这一部分,我一直采用传统的婚礼进行曲,中式婚礼选用欢快的锣鼓曲,西式婚礼使用门德尔的《婚礼进行曲》。也许对一些同行来说,这种方式不值一提,但站在曾参加过我主持的婚礼的来宾的角度来审视,没有任何朋友对这一环节给予我建议,相反,许多曾亲眼观摩过我主持婚礼的朋友认为我主持的婚礼更加“地道”。随着现今婚礼模式的快速变化,超出了一般来宾的欣赏能力,因此,婚礼主持人的核心职能在于在台上带领着新人进行“展示仪礼”的过程。如果婚礼主持人不能够成功地将整场婚礼呈现给下面的来宾,那么多数来宾很难理解这场婚礼的意义,这显然脱离了观众太远,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导致重大危机,同样,婚礼模式的过快演变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当然,“创新是任何行业发展前进所必须的主题”这个观点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度。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高呼“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但实际上也有人因为饥饿而丧命。流行书风在书法界已经风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几年过去了,它的影响如何呢?变得越来越混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迷茫不解”;有人竟然在书法领域提出“书法应超越实用性”,这简直是胡言乱语。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表达方式——文字。难道仅凭几句貌似有道理的言论,就可以轻易推翻并否定这一切吗?现在有些中国书法爱好者声称要向日本、韩国学习汉字的造型艺术,这不就是在瞎搞吗?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东西还没有去挖掘,非要跟着“后辈们”去学习,结果可想而知,只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前进的道路。早些年我写了很多有关书法的见解,事实证明我的很多观点都是正确的。我一直在讲婚庆的话题时谈到书法,就是基于对这个行业的用心。中国的婚庆事业刚刚起步,绝对不能走错路。一旦偏离正轨,再回到正确的方向就会很麻烦。如果在服务对象之间形成一个“现在的婚庆策划师为别人策划的婚礼都是胡乱策划,没有什么高水准”的共识,那么必然会削弱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和信心,这对整个婚庆行业将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各地婚庆市场的迅速扩大,婚庆从业人员和客户之间的法律纠纷也在逐年增加。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婚庆服务团队,他们费了很大力气为别人提供服务,但最终却遭受了很多抱怨,甚至有些人因婚庆问题走上了法庭。问题出在哪个地方?这是我们的理念吗?在经营策略方面,是否有其他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呢?作为一位有责任心的婚庆从业者,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为了整个婚庆行业的前途,我们都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话题一直扯到了很远的地方,接下来继续谈谈背景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婚庆界,常见的婚礼进行曲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这曲子最初是门德尔松在17岁时为莎士比亚的歌剧《仲夏夜之梦》第五幕前奏曲而创作的。一开始它只是他为这出同名戏剧创作的一首四手联弹钢琴序曲,后来因其华丽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调而受到世人的欢迎。随后作曲家将它改编为乐队作品。
图片来源:包头幸福果子婚礼会馆
图片来源:中山恰好.蜜匠婚礼